高防服务器对接指南:实战流程详解
大纲概览
- 高防服务器对接核心价值
- 对接前的关键准备工作
- 标准对接全流程解析
- 后期维护与优化策略
- 常见问题深度解答
正文内容
高防服务器对接核心价值
高防服务器通过分布式清洗节点抵御大规模DDoS攻击,保障业务连续性。对接过程将普通服务器与高防系统建立联动通道,实现流量过滤与恶意请求拦截。正确对接可抵御TB级攻击,避免业务因攻击瘫痪,适用于金融、游戏等高敏感行业。
对接前的关键准备工作
需求明确阶段:评估业务流量峰值、攻击类型(如CC、SYN Flood),确定所需防护带宽阈值(如500Gbps)。梳理服务器环境细节,包含操作系统、业务端口、现有架构拓扑。
服务商选择:优先选择支持BGP线路的服务商,确保跨境访问质量。验证清洗中心分布位置是否靠近用户群,核对SLA协议中的响应时效与赔偿条款。
资源筹备:准备源站服务器IP、域名清单及备案信息。设定维护窗口期,提前备份全量数据避免迁移风险。
标准对接全流程解析
第一步:接入防护系统
登陆服务商控制台,添加防护域名或IP。获取系统分配的CNAME解析地址(如defense.example.com)或高防IP。源站保持原IP不变。
第二步:流量牵引配置
修改域名DNS解析,将A记录替换为CNAME指向清洗节点。若使用IP直连,将业务IP更改为高防IP。等待DNS全球生效(通常2-24小时)。
第三步:防护策略设定
配置四层防护规则(如TCP端口阻断)、七层CC策略(请求频率限制)。设定IP黑白名单,开启HTTP/HTTPS协议深度检测功能。
第四步:全链路测试
使用模拟攻击工具测试防护生效情况,执行端口扫描、压力测试。验证源站IP是否隐藏,检查业务功能完整性与延迟变化。
后期维护与优化策略
部署后24小时监控流量报表,关注攻击类型与拦截比例。按月更新防护规则库,根据业务变化调整带宽阈值。制定应急响应手册,包含故障切换流程与服务商紧急联络方式。建议每季度进行攻防演练,验证系统可靠性。
常见问题解答
Q: 域名解析变更后网站无法访问?
A: 确认DNS缓存刷新状态,检查CNAME是否拼写错误。暂停CDN服务避免解析冲突。
Q: 对接后业务延迟明显升高?
A: 调整清洗节点位置至用户集中区域,开启TCP加速功能。排查源站到高防机房的网络路由。
Q: 如何验证防护已生效?
A: 通过服务商控制台查看实时流量图,攻击流量应显示在清洗中心。使用第三方工具扫描服务器IP应返回高防节点IP。
Q: 业务端口需要全部开放吗?
A: 遵循最小化原则,仅开放必要业务端口(如80/443)。高危端口(如22、3389)应限制访问IP范围。
Q: 源站IP暴露如何处理?
A: 立即更换源站IP并重置防火墙规则。在高防控制台开启"源站IP隐藏"功能,阻断直连访问。